第21节(2 / 4)
要知道锦衣卫的昭狱在明之一代是最臭名昭著的,就算没罪也会屈打成招,何况是这两货本就跟着后金探子勾勾搭搭。不出意料,几日后, 梁梦环、刘徽不堪忍受折磨,签下认罪书,被推出了午门斩首,至于两人的亲眷并没有陪他两一起去死,而是判了一个流放三千里的罪名,全家总动员一起去南蛮开荒去了。
梁梦环、刘徽二人罪有应得后,魏忠贤借口京师恐还有后金探子潜伏,厂卫出动,大肆的收捕后金探子,原本就知道后金探子之一的藏匿地点、信王府斜对面的民宅自然而来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于是背上了‘疑是和后金探子勾结’罪名的信王朱由检就和他的便宜岳父周奎一起被圈禁在信王府。
周奎本是京师街头的算命先生,家中有二女一子,一子无所事事,二女中的长女乃是如今已获封昭仪的周美人,小女便是如今将信王朱由校正房挤兑得快成透明人的小老婆、周侧妃了。身为外戚的周奎是怎么也被看押了起来呢,因为他不止一次给后金探子们算过命。用魏忠贤魏大人的话来说就是,算了那么多次命,谁知道他有没有借着算命之事给后金探子通报消息,所以被抓起来,陪着信王朱由检一起暂时被圈禁在信王府里,那是必须的。
经此一驿,已然背上通敌污名的朱由检即使洗刷了污名,也彻底丧失了跟小三皇子争位的资格,当然自从三皇子出世后,朱由检就已然丧失了资格,但考虑到历史的惯性,杨令月便依了魏忠贤的提议,利用谣言之事,清除朝中偏金主和派异党,并将信王朱由检彻底打下尘埃。
“从他获封信王后就处处表现出节俭、甚至穿带有补丁的服饰出现在正式场合,博得贤王美名后,咱家就觉得此人所求非想。”节俭没什么问题,但为了表示节俭穿带着补丁的旧衣就太有问题了……至少对比吃穿用度无不精致的朱由校,朱由检为了换取名声如此做,真心太做作了。
魏忠贤顿了顿,吃了一口茶水后,接着语重心长的告诫杨令月道:“之所以咱家建议你借着谣言再起之事,当着万岁爷和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前闹,就是想让将事情闹大,然后借着这由头趁机断了朱由检的念想。如今你瞧瞧,背负通敌寇之名,何人敢冒不韪为他说情。”
杨令月点头应是。原本她以为自己闹了这么一场,会被扣上飞扬跋扈的帽子,但没想到,她所生下的这对祥瑞的重要性高出她的想象,满朝文武根本就没有指责她的,甚至还有大臣为她洗白,说她之所以这么全是母子天性,该好好褒奖。
不提杨令月听到这话儿是怎样复杂的心情,单说现在的朝政,经过魏忠贤这次大规模清洗后,别的不敢保证,自少说不光后金探子少了很多,就连提出用银钱安抚后金、换取和平的主和派也少了不少,如今朝中留下的不是中立派,就是主战派。没有那群主和派在朝中搅和,魏忠贤代朱由校处理政事反倒得心应手起来,至少他给辽东三省的驻军发全额军饷,无人再提出异议。
到了六月,延安等地突然传来信息,说是大风雪已经落了三月,官府、富户、百姓家中均无存粮,让朝廷安排赈灾。
接此消息,进了国库还没兜热乎的税银飞快的往外撒,就连来不及兑换成银子的农作物等,也都全运往了延安地区。幸好,今年夏时受了杨令月的吩咐,她名下的田地、不管是良田也好坡地也罢,全都让夏时公公安排佃户全部种成了那些被白种人从海外带来、例如马铃薯,番薯,玉米等高产、耐干旱的作物,倒也为赈灾延安解了不少的燃煤之需。
赈灾延安之事顺利开展,就在朝廷松了一口气之时,济南知府又上报,说是济南飞蝗蔽天,秋禾荡尽,再不押运粮草赈灾,恐出现人相食的人伦惨剧。
“这年头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儿不是这遭灾了,明儿就是那遭灾了。”听了魏忠贤禀告的朱由校忧愁了,他妈刚刚才因为延安的雪灾掏空了国库,现在济南又闹出了蝗灾,讲真,就算将他的私库掏空了也填补不了这个窟窿啊,但又不能不赈灾,那么只有……
想到几年前杨令月曾提议跟商贾借粮食、最后却不得了之的事,朱由校眼睛一睁一阖,瞬间下定了决心:
“魏卿,你即刻带领厂卫向京津两地富商征粮,告诉他们,朕不会白白要他们的粮食,等灾情稳定之时,朕会亲下圣旨褒奖捐粮最多者,会封他们一官半职,甚至爵位也是有可能的。”
于是随着这道令天下哗然大变的圣旨的下达,京津两地的商贾富户完全很积极的配合厂卫上门‘征’粮的行为,不过短短数日,前往京津两地的厂卫就收集了不下几十万石的粮食,运往济南,赈济百姓。虽说灾民每日只有粥水果腹,但到底都顽强的活了下来,至少没有出现原本历史上人相食的惨剧。
六月底,行程一再拖延的终于到了辽东督师,而此时,被他取代了官职、成了白身的熊廷弼正在乐呵呵的嫁女。考虑到今年灾情严重,只简单摆了几张酒席,婚礼过了明面,熊婉优就算嫁给了明达。
两人新婚不久,孙承宗先是精简将士,又是拜马世龙为大将,领兵居中防守,驻卫城。马世龙此人也算一名猛将,但却耳根子软容易轻信他人。九月时,一位据说从后金逃命归来、叫刘伯镪的家伙,居然出现,说是锦州四王子兵不满三百,可遣师往取。
锦州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重要性由此可知,驻军锦州的四王子又怎么可能兵不满三百呢。所以这必然是一个圈套。
明达几人皆说有诈,说锦州不可去,马世龙却对刘伯镪的话深信不已,不顾其他同僚的劝阻,马世龙调前锋营出动……于是不可避免的后金伏兵掩击,明军大败,随马世龙出站的前锋营的副总兵鲁之甲、参将李承先二人皆战死。
消息传到京师,言官就立马交章劾奏,严旨切责,令其戴罪图功,却没有将其官职给撸下来。对此,魏忠贤一系大为不满。魏忠贤为了辽东三省的驻军能更好的掌控在自己(明达?)手中,便下定决心将孙承宗从辽东经略的位置上拉下来,由此展开了一系列针对孙承宗的行动。
因为出自宫闱,身为宦官的魏忠贤是最擅长阴谋以及无中生有的。就在他下定决心、整治孙承宗后不久,朝中不断有人上书弹劾孙承宗冒领军饷。孙承宗不甘其扰,便把气撒在了同姓魏,与魏忠贤关系甚好明达之上。如此已当明达是半子的熊廷弼自然不干,脾气火爆的他才不管自己如今有没有官职在身,在大庭广众之下指桑骂槐了说了孙承宗一顿,直让孙承宗面红耳赤,差点下不了台!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o(* ̄︶ ̄*)o
☆、第五十二章
孙承宗此人相较于大大咧咧、脾气暴躁的熊廷弼那是圆滑了不少, 心眼也小了不少。虽说孙承宗很想将这对翁婿丢出辽东驻军的队伍中, 但鉴于他来辽东的时间不长,根本还未站稳脚跟,因此为人圆滑, 或者说更会做官的孙承宗只能忍下这口气,表现出自己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肚,不跟熊廷弼这粗人计较。
只不过让孙承宗就这么算了,那是不可能的,被朝中言官亲切称呼为孙阁老的孙承宗眼珠子一转,想到以贺寿为由请求入朝面奏,借机弹劾魏忠贤等一系官员。
只是此事到底做得不是很隐秘,提前走露了风声。于是听说了这个消息的魏广微将此事告之了魏忠贤, 更添油加醋的说孙承宗之所以以贺寿为由请求入朝面奏, 是打算以清君侧为由杀掉魏忠贤。魏忠贤听到后自然大怒。
魏忠贤先是跑到朱由校面前哭诉了一番,因为有客巴巴在一旁也抹着眼泪扮可怜, 并唆使首辅顾秉谦开口道:“万岁爷,这没有圣旨就私自离开防守的地方,实在不合法度啊!”
朱由校也觉得是这样, 便连夜召见兵部尚书, 让他派三人骑快马阻止孙承宗, 若是孙承宗到了齐化门,就将他绑了。幸好此时孙承宗刚到通州,接到朱由校的旨意后,只能无奈的返回辽东。
孙承宗回到辽东后, 魏忠贤越想越生气,便让其党羽继续上书弹劾。这段时间因为孙承宗与魏忠贤的‘矛盾’可以说是闹得沸沸扬扬,让听了朱由校一耳朵抱怨的杨令月也深受其扰,私下找了魏忠贤,让他大肚点,这才减少了那上书弹劾孙承宗的折子的厚度,让大家都过了一个相对比较清闲的新年。
天启六年元宵佳节刚过,朱由校正兴致勃勃的准备做一张可折叠的木床时,□□哈赤那家伙居然又召集八旗精兵,发起了辽宁之战。这场战役中,大明驻守辽东的军队首次使用了徐光启从租借了澳门的葡萄牙人手中买的二十六门红夷大炮。密集的炮火下,八旗精兵毫无悬念的败退。 ↑返回顶部↑
梁梦环、刘徽二人罪有应得后,魏忠贤借口京师恐还有后金探子潜伏,厂卫出动,大肆的收捕后金探子,原本就知道后金探子之一的藏匿地点、信王府斜对面的民宅自然而来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于是背上了‘疑是和后金探子勾结’罪名的信王朱由检就和他的便宜岳父周奎一起被圈禁在信王府。
周奎本是京师街头的算命先生,家中有二女一子,一子无所事事,二女中的长女乃是如今已获封昭仪的周美人,小女便是如今将信王朱由校正房挤兑得快成透明人的小老婆、周侧妃了。身为外戚的周奎是怎么也被看押了起来呢,因为他不止一次给后金探子们算过命。用魏忠贤魏大人的话来说就是,算了那么多次命,谁知道他有没有借着算命之事给后金探子通报消息,所以被抓起来,陪着信王朱由检一起暂时被圈禁在信王府里,那是必须的。
经此一驿,已然背上通敌污名的朱由检即使洗刷了污名,也彻底丧失了跟小三皇子争位的资格,当然自从三皇子出世后,朱由检就已然丧失了资格,但考虑到历史的惯性,杨令月便依了魏忠贤的提议,利用谣言之事,清除朝中偏金主和派异党,并将信王朱由检彻底打下尘埃。
“从他获封信王后就处处表现出节俭、甚至穿带有补丁的服饰出现在正式场合,博得贤王美名后,咱家就觉得此人所求非想。”节俭没什么问题,但为了表示节俭穿带着补丁的旧衣就太有问题了……至少对比吃穿用度无不精致的朱由校,朱由检为了换取名声如此做,真心太做作了。
魏忠贤顿了顿,吃了一口茶水后,接着语重心长的告诫杨令月道:“之所以咱家建议你借着谣言再起之事,当着万岁爷和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前闹,就是想让将事情闹大,然后借着这由头趁机断了朱由检的念想。如今你瞧瞧,背负通敌寇之名,何人敢冒不韪为他说情。”
杨令月点头应是。原本她以为自己闹了这么一场,会被扣上飞扬跋扈的帽子,但没想到,她所生下的这对祥瑞的重要性高出她的想象,满朝文武根本就没有指责她的,甚至还有大臣为她洗白,说她之所以这么全是母子天性,该好好褒奖。
不提杨令月听到这话儿是怎样复杂的心情,单说现在的朝政,经过魏忠贤这次大规模清洗后,别的不敢保证,自少说不光后金探子少了很多,就连提出用银钱安抚后金、换取和平的主和派也少了不少,如今朝中留下的不是中立派,就是主战派。没有那群主和派在朝中搅和,魏忠贤代朱由校处理政事反倒得心应手起来,至少他给辽东三省的驻军发全额军饷,无人再提出异议。
到了六月,延安等地突然传来信息,说是大风雪已经落了三月,官府、富户、百姓家中均无存粮,让朝廷安排赈灾。
接此消息,进了国库还没兜热乎的税银飞快的往外撒,就连来不及兑换成银子的农作物等,也都全运往了延安地区。幸好,今年夏时受了杨令月的吩咐,她名下的田地、不管是良田也好坡地也罢,全都让夏时公公安排佃户全部种成了那些被白种人从海外带来、例如马铃薯,番薯,玉米等高产、耐干旱的作物,倒也为赈灾延安解了不少的燃煤之需。
赈灾延安之事顺利开展,就在朝廷松了一口气之时,济南知府又上报,说是济南飞蝗蔽天,秋禾荡尽,再不押运粮草赈灾,恐出现人相食的人伦惨剧。
“这年头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儿不是这遭灾了,明儿就是那遭灾了。”听了魏忠贤禀告的朱由校忧愁了,他妈刚刚才因为延安的雪灾掏空了国库,现在济南又闹出了蝗灾,讲真,就算将他的私库掏空了也填补不了这个窟窿啊,但又不能不赈灾,那么只有……
想到几年前杨令月曾提议跟商贾借粮食、最后却不得了之的事,朱由校眼睛一睁一阖,瞬间下定了决心:
“魏卿,你即刻带领厂卫向京津两地富商征粮,告诉他们,朕不会白白要他们的粮食,等灾情稳定之时,朕会亲下圣旨褒奖捐粮最多者,会封他们一官半职,甚至爵位也是有可能的。”
于是随着这道令天下哗然大变的圣旨的下达,京津两地的商贾富户完全很积极的配合厂卫上门‘征’粮的行为,不过短短数日,前往京津两地的厂卫就收集了不下几十万石的粮食,运往济南,赈济百姓。虽说灾民每日只有粥水果腹,但到底都顽强的活了下来,至少没有出现原本历史上人相食的惨剧。
六月底,行程一再拖延的终于到了辽东督师,而此时,被他取代了官职、成了白身的熊廷弼正在乐呵呵的嫁女。考虑到今年灾情严重,只简单摆了几张酒席,婚礼过了明面,熊婉优就算嫁给了明达。
两人新婚不久,孙承宗先是精简将士,又是拜马世龙为大将,领兵居中防守,驻卫城。马世龙此人也算一名猛将,但却耳根子软容易轻信他人。九月时,一位据说从后金逃命归来、叫刘伯镪的家伙,居然出现,说是锦州四王子兵不满三百,可遣师往取。
锦州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重要性由此可知,驻军锦州的四王子又怎么可能兵不满三百呢。所以这必然是一个圈套。
明达几人皆说有诈,说锦州不可去,马世龙却对刘伯镪的话深信不已,不顾其他同僚的劝阻,马世龙调前锋营出动……于是不可避免的后金伏兵掩击,明军大败,随马世龙出站的前锋营的副总兵鲁之甲、参将李承先二人皆战死。
消息传到京师,言官就立马交章劾奏,严旨切责,令其戴罪图功,却没有将其官职给撸下来。对此,魏忠贤一系大为不满。魏忠贤为了辽东三省的驻军能更好的掌控在自己(明达?)手中,便下定决心将孙承宗从辽东经略的位置上拉下来,由此展开了一系列针对孙承宗的行动。
因为出自宫闱,身为宦官的魏忠贤是最擅长阴谋以及无中生有的。就在他下定决心、整治孙承宗后不久,朝中不断有人上书弹劾孙承宗冒领军饷。孙承宗不甘其扰,便把气撒在了同姓魏,与魏忠贤关系甚好明达之上。如此已当明达是半子的熊廷弼自然不干,脾气火爆的他才不管自己如今有没有官职在身,在大庭广众之下指桑骂槐了说了孙承宗一顿,直让孙承宗面红耳赤,差点下不了台!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o(* ̄︶ ̄*)o
☆、第五十二章
孙承宗此人相较于大大咧咧、脾气暴躁的熊廷弼那是圆滑了不少, 心眼也小了不少。虽说孙承宗很想将这对翁婿丢出辽东驻军的队伍中, 但鉴于他来辽东的时间不长,根本还未站稳脚跟,因此为人圆滑, 或者说更会做官的孙承宗只能忍下这口气,表现出自己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肚,不跟熊廷弼这粗人计较。
只不过让孙承宗就这么算了,那是不可能的,被朝中言官亲切称呼为孙阁老的孙承宗眼珠子一转,想到以贺寿为由请求入朝面奏,借机弹劾魏忠贤等一系官员。
只是此事到底做得不是很隐秘,提前走露了风声。于是听说了这个消息的魏广微将此事告之了魏忠贤, 更添油加醋的说孙承宗之所以以贺寿为由请求入朝面奏, 是打算以清君侧为由杀掉魏忠贤。魏忠贤听到后自然大怒。
魏忠贤先是跑到朱由校面前哭诉了一番,因为有客巴巴在一旁也抹着眼泪扮可怜, 并唆使首辅顾秉谦开口道:“万岁爷,这没有圣旨就私自离开防守的地方,实在不合法度啊!”
朱由校也觉得是这样, 便连夜召见兵部尚书, 让他派三人骑快马阻止孙承宗, 若是孙承宗到了齐化门,就将他绑了。幸好此时孙承宗刚到通州,接到朱由校的旨意后,只能无奈的返回辽东。
孙承宗回到辽东后, 魏忠贤越想越生气,便让其党羽继续上书弹劾。这段时间因为孙承宗与魏忠贤的‘矛盾’可以说是闹得沸沸扬扬,让听了朱由校一耳朵抱怨的杨令月也深受其扰,私下找了魏忠贤,让他大肚点,这才减少了那上书弹劾孙承宗的折子的厚度,让大家都过了一个相对比较清闲的新年。
天启六年元宵佳节刚过,朱由校正兴致勃勃的准备做一张可折叠的木床时,□□哈赤那家伙居然又召集八旗精兵,发起了辽宁之战。这场战役中,大明驻守辽东的军队首次使用了徐光启从租借了澳门的葡萄牙人手中买的二十六门红夷大炮。密集的炮火下,八旗精兵毫无悬念的败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