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夫君穿来了 第53节(1 / 4)
徒留独守空家的秋国华每天盼星星盼月亮扒拉手指头算母女俩啥时候会回来,结果满了一个月,他都不敢往外跑,就在家等着,可怎么都等不来人时,秋国华不由得想,不会吧,是不是出了什么回不来的意外?奚寒不回他能理解,她到大齐指定是如鱼得水乐不思蜀,可漾漾不该也不回呀!
那丫头追的周更番剧都更了四集,她怎么可能忍得住?
但无论秋国华怎么盼,都没能等到母女俩的身影,这让他十分悲伤,总算是明白了先前他们逾期未归奚寒有多担心,果然,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同样痛过的人才知道这里头的苦。
他能怎么办呢?除了等?
大将军孟飞华忠心耿耿,他严格按照朝廷送来的方法组织军民共同种植棉花,惊讶地发现打顶后,开的花果然更多了!真是神奇,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步骤,却能有如此奇效,待到九月棉花收成,他立刻派人采摘,并且装好送往洛京,同时准备下一波的种植,还有就是边境这边也要盖玻璃窑厂,根据皇后娘娘的种植手册上面说,如果能跟顺利建立起玻璃大棚,那么以后冬天边境军民就不必忧愁没有蔬菜吃了!
边境生活苦啊,不止将士们苦,百姓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若是真能在大冬天吃上蔬菜,那他真是要代表边境军民感谢皇后娘娘!
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孟飞华仍旧听说了“神迹”之事,昭武帝暗中派人到处传播,想不知道都难,还有人将此事编成故事讲、唱成戏文……总之秋漾对此无法直视,羞耻地抠出一整个地球。
棉花送到洛京后,秋漾高兴的不行,被派遣出去的女官们也纷纷递回消息,她们不仅顺利克服困难完成了任务,还依照秋漾所说的丈量了当地土地,记录了土壤的温度与湿度,以此来判断适合什么样的农作物生长,结论是大部分的土地都可以种植地瓜玉米土豆西红柿,推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这几样农作物生长周期短,最重要的是产量高,至少填饱肚子绰绰有余,说不定一年到头,还能攒下三五个子儿。
宁秋娘心细,她在信里提到,身为女官,瞧不上她的以官宦居多,大部分百姓听说女官的名头,反应反倒并不激烈,甚至在她们展现了能力之后,对她们十分信服。
不仅如此,宁秋娘还附赠了一个小册子,册子上是她一路所见的风土人情,以及一些她觉得可以为皇后娘娘所用之人,基本都是女人。
最后,她提到自己经过曾经的家,却没有过去,总觉得那里并不属于自己,也没有必要再与父母兄长相见。
秋漾没有跟爸爸妈妈吵过架,不能说完全理解宁秋娘,但她能做到尊重对方的选择。
棉花一到洛京,经由培训好的女工纺织后,至此,大齐历史上第一块细棉布正式宣告存在!
细棉布摸起来格外柔软细滑,而且除却纺棉线外,棉花填充在袄子里,可比多裹几件衣裳保暖!
秋漾在宫中从不担心寒冷,可百姓不像她有这样好的条件,好在棉花发现得早,当时正值种植季,胡人修生养息不曾来犯,孟飞华组织军民种棉花,产量相当可观,边境的水土意外适合棉花生存,源源不断产出供给的棉花,足够支撑起四处建立的纺织厂。
坐落于洛京治下的小富乡村是第一个接收到招工通知的。
小富乡村虽名字中带了个富字,实际上并不富裕,不如周围的其他几个村落,但靠着离洛京近,家家户户也还算得以温饱,虽然如此,家里若有老人小孩头疼发热,手头亦掏不出几枚闲钱。
与京城近的好处便是易受教化,民风也更加开放,比如说先前招工铺路,小富乡村的村民们先是吓了一跳,差点儿拔腿往山里跑,被安抚下来后,也是第一个响应的。
有了头一回的经验,朝廷再来招聘,他们都很热情,管饭又给钱,活虽说累了些,但比下地犁田可轻松多了!
结果这次居然只招女工!
有村民便不满:“为何只要女工?有啥活是女人能干咱们汉子干不成的?”
负责招聘的传道官是个约莫三十来岁的女子,她笑笑说:“纺织厂招工,自然只招会织布的女工,这位大哥难不成也会织布?若是你会,倒也能去报名。”
这年头哪有男人会织布,此人登时面上讪讪,有人与他不对付,见他出丑,便叫道:“女人还能生娃!王老三!你能生娃不!”
现场顿时哄笑一片,王老三面红耳赤退下去了。
因着只招女工,大部分人家都愿意来报名,但纺织厂规定不收十二岁以下女工,上倒是不封顶。
这第一批到了纺织厂的女工们望着这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厂子感到十分不可思议,面对改良过更方便快捷有效率的纺车,更是不知该如何下手,好在厂内有人专门负责教导,用来纺线的是一种格外柔软洁白的花,摸在手里都让人不大敢使劲儿,生怕弄坏了。
负责她们的工厂主管说这叫棉花,能够纺线织布,还能保暖,有个女工道:“往年天寒,咱们买不起毛皮绸缎,只得做芦花袄,那芦花袄可不保暖!听说还有人穿芦花袄被活活冻死呢!”
“棉花可不会这样,棉花制成的袄子跟被子都十分温暖。”女主管答道,并拍拍女工们的肩膀以示鼓励。“你们好好干,到时候表现的好有奖金,还能升职,早晚有一天,让你们自己跟家里人也都穿上棉袄,用上棉被!”
她说得话并不如何慷慨激昂,但却简单朴实,是最坦然的渴望。
谁不希望能吃饱穿暖,冬天不受冻不挨饿呢? ↑返回顶部↑
那丫头追的周更番剧都更了四集,她怎么可能忍得住?
但无论秋国华怎么盼,都没能等到母女俩的身影,这让他十分悲伤,总算是明白了先前他们逾期未归奚寒有多担心,果然,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同样痛过的人才知道这里头的苦。
他能怎么办呢?除了等?
大将军孟飞华忠心耿耿,他严格按照朝廷送来的方法组织军民共同种植棉花,惊讶地发现打顶后,开的花果然更多了!真是神奇,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步骤,却能有如此奇效,待到九月棉花收成,他立刻派人采摘,并且装好送往洛京,同时准备下一波的种植,还有就是边境这边也要盖玻璃窑厂,根据皇后娘娘的种植手册上面说,如果能跟顺利建立起玻璃大棚,那么以后冬天边境军民就不必忧愁没有蔬菜吃了!
边境生活苦啊,不止将士们苦,百姓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若是真能在大冬天吃上蔬菜,那他真是要代表边境军民感谢皇后娘娘!
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孟飞华仍旧听说了“神迹”之事,昭武帝暗中派人到处传播,想不知道都难,还有人将此事编成故事讲、唱成戏文……总之秋漾对此无法直视,羞耻地抠出一整个地球。
棉花送到洛京后,秋漾高兴的不行,被派遣出去的女官们也纷纷递回消息,她们不仅顺利克服困难完成了任务,还依照秋漾所说的丈量了当地土地,记录了土壤的温度与湿度,以此来判断适合什么样的农作物生长,结论是大部分的土地都可以种植地瓜玉米土豆西红柿,推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这几样农作物生长周期短,最重要的是产量高,至少填饱肚子绰绰有余,说不定一年到头,还能攒下三五个子儿。
宁秋娘心细,她在信里提到,身为女官,瞧不上她的以官宦居多,大部分百姓听说女官的名头,反应反倒并不激烈,甚至在她们展现了能力之后,对她们十分信服。
不仅如此,宁秋娘还附赠了一个小册子,册子上是她一路所见的风土人情,以及一些她觉得可以为皇后娘娘所用之人,基本都是女人。
最后,她提到自己经过曾经的家,却没有过去,总觉得那里并不属于自己,也没有必要再与父母兄长相见。
秋漾没有跟爸爸妈妈吵过架,不能说完全理解宁秋娘,但她能做到尊重对方的选择。
棉花一到洛京,经由培训好的女工纺织后,至此,大齐历史上第一块细棉布正式宣告存在!
细棉布摸起来格外柔软细滑,而且除却纺棉线外,棉花填充在袄子里,可比多裹几件衣裳保暖!
秋漾在宫中从不担心寒冷,可百姓不像她有这样好的条件,好在棉花发现得早,当时正值种植季,胡人修生养息不曾来犯,孟飞华组织军民种棉花,产量相当可观,边境的水土意外适合棉花生存,源源不断产出供给的棉花,足够支撑起四处建立的纺织厂。
坐落于洛京治下的小富乡村是第一个接收到招工通知的。
小富乡村虽名字中带了个富字,实际上并不富裕,不如周围的其他几个村落,但靠着离洛京近,家家户户也还算得以温饱,虽然如此,家里若有老人小孩头疼发热,手头亦掏不出几枚闲钱。
与京城近的好处便是易受教化,民风也更加开放,比如说先前招工铺路,小富乡村的村民们先是吓了一跳,差点儿拔腿往山里跑,被安抚下来后,也是第一个响应的。
有了头一回的经验,朝廷再来招聘,他们都很热情,管饭又给钱,活虽说累了些,但比下地犁田可轻松多了!
结果这次居然只招女工!
有村民便不满:“为何只要女工?有啥活是女人能干咱们汉子干不成的?”
负责招聘的传道官是个约莫三十来岁的女子,她笑笑说:“纺织厂招工,自然只招会织布的女工,这位大哥难不成也会织布?若是你会,倒也能去报名。”
这年头哪有男人会织布,此人登时面上讪讪,有人与他不对付,见他出丑,便叫道:“女人还能生娃!王老三!你能生娃不!”
现场顿时哄笑一片,王老三面红耳赤退下去了。
因着只招女工,大部分人家都愿意来报名,但纺织厂规定不收十二岁以下女工,上倒是不封顶。
这第一批到了纺织厂的女工们望着这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厂子感到十分不可思议,面对改良过更方便快捷有效率的纺车,更是不知该如何下手,好在厂内有人专门负责教导,用来纺线的是一种格外柔软洁白的花,摸在手里都让人不大敢使劲儿,生怕弄坏了。
负责她们的工厂主管说这叫棉花,能够纺线织布,还能保暖,有个女工道:“往年天寒,咱们买不起毛皮绸缎,只得做芦花袄,那芦花袄可不保暖!听说还有人穿芦花袄被活活冻死呢!”
“棉花可不会这样,棉花制成的袄子跟被子都十分温暖。”女主管答道,并拍拍女工们的肩膀以示鼓励。“你们好好干,到时候表现的好有奖金,还能升职,早晚有一天,让你们自己跟家里人也都穿上棉袄,用上棉被!”
她说得话并不如何慷慨激昂,但却简单朴实,是最坦然的渴望。
谁不希望能吃饱穿暖,冬天不受冻不挨饿呢? ↑返回顶部↑